一、公示時間
2016年12月12日至2017年1月11日
(有效反饋意見時間為公示期間)
二、公示意見和建議反饋方式
公眾可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傳真等方式提出書面意見,書面意見須明確表明為“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公示意見”(應在信封上、電子郵件主題欄、傳真標題處予以注明),并提供聯系方式。
我們的具體聯系方式如下:
電子郵箱:dtcxghjzgb@163.com
通信地址:大同市興云街2799號市規劃局總工辦
郵編:037300
聯系人:孟工
傳真:0352-7290017
三、公示內容
(一)、編制背景
近年來經過不懈的努力,大同產業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就,城市經濟顯著提高。產業園區成為大同產業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全市已經形成塔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港物流產業園區、第一醫藥工業園區、第二醫藥工業園區以及區縣產業園區等若干產業園區。
但從目前國家政策導向與產業進一步提升發展的要求來看,大同產業園區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由于缺乏針對性規劃的統一指導,目前園區布局較為分散,整體呈現出東、西、南三面包圍的趨勢,同時,同類型產業的空間集聚程度不夠,園區之間的分工協作體系尚未形成,大同產業園區的發展布局仍有較大的優化調整空間。
在十八大“五位一體”的戰略思想指導下,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產城一體”模式成為新的國家戰略導向,這對大同的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同產業園區的布局應更加注意與城市功能的有機聯系,推進產城融合,促進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有必要制定通過產業園區的整合布局規劃來積極應對。
在國家政策及區域新要求和大同產業園區自身發展的新訴求的雙重影響下,受大同市規劃局的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接了《大同市產業園區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年)》的編制工作。
(二)、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的規劃范圍為大同市城市都市區(包括城區、南郊區、礦區、新榮區和大同縣)范圍內的產業園區,包括塔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港物流產業園區、第一醫藥工業園區、第二醫藥工業園區、通用航空產業園、新榮區產業園區和大同縣產業園區等,總計12個園區,園區范圍總面積118平方公里。
(三)、技術思路
本次規劃在充分分析新的區域格局發展態勢下,重新明確大同的新的使命和發展要求。通過識別現階段產業發展遇到的核心問題,剖析產業園區空間布局的困境,提出園區未來的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明確園區的整合和發展策略,通過產城一體化空間構建,明確總體空間布局要求。在總體格局一體化構建的基礎上,提出各個園區的空間布局指引。
(四)、產業發展思路
大同市產業發展的著眼點是“調結構,促轉型”,助推器為“城鄉統籌,全面盤活”。所謂“調結構”即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打破大同市目前單一的產業結構,產業發展戰略由“一煤獨大”向“多元共進”轉變,即“以煤為基,建立多元工業體系”,煤炭及相關產業與非煤產業共同發展,這是調整產業部門的增量部分。所謂“促轉型”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突破大同市目前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產業附加值不高的困境,產業發展戰略由“低效、粗放增長”向“精明、集約增長”轉變,“旅游帶動,完善現代服務體系”,旅游業與現代服務業互為促進發展,這是調整產業部門的存量部門。所謂“城鄉統籌,全面盤活”即在市域范圍內全面統籌經濟與產業發展,改變單極強核心發展、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局面,即“城鄉聯動,盤活縣域產業要素”,全面促進城鄉經濟的共同繁榮。
(五)、產業發展定位
大同市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戰略轉型,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以煤炭及相關產業轉型發展為重要契機,大力發展新能源,推動地區能源產業轉型升級;以旅游產業帶動城市服務產業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打造區域綜合職能中心;重點培育醫藥制造、裝備制造兩大新興產業集群,最終形成國家級煤炭轉型示范基地、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山西省先進制造業中心,促進全區產業聯動,產城一體化發展。
(六)、主導產業選擇:構建七大產業板塊
根據本次規劃的產業專題報告的相關分析,結合大同市“十三五”規劃確定了大同市的七大主導產業,包括:
(七)、總體空間結構
1.“一城、四組團、多園區”
本次規劃提出“一城、四組團、多園區”的總體空間結構,拉近產業園區與中心城區的距離,有利于提高城市運營效率,完善城市形態;同時產業園區組團式發展,有利于完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彌補目前產業園區功能單一的不足。
“一城”為中心城功能區,包括城區、口泉區、御東區三大城市組團,以及先進制造裝備園、空港物流產業園。
“四組團”為外圍產城組團,包括塔山組團、醫藥組團、大同縣組團、欣榮組團。
“多園”為大同都市區內各產業園區,包括塔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新榮馬廠石墨產業園、新榮橋南科技園、農牧產業園區、新榮科技示范園、花園屯產業園、先進制造裝備園區、經開區、空港物流產業園區、大同農特產業園、通航—高新產業園、綠色健康產業園區12個園區。
2.“五大空間版塊”
西部版塊為塔山循環示范區,以煤炭工業為核心,縱向延伸煤炭相關產業鏈,促進煤電一體化、精細煤化工發展;東部版塊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裝備園區、空港物流園區,致力于傳統優勢產業的提升;東南版塊為新興產業預留版塊,主要發展通用航空、新材料和醫療健康產業;大同縣版塊主要發展農特小微產業;位于西北部的新榮板塊以農牧產品加工、物流、石墨新材料為主。
(八)、用地布局規劃
2030年產業園區用地指標匯總表
(九)、公共服務系統
構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城市服務體系,規劃確定“城市公共服務中心——組團服務中心——產業服務基站”三級公共服務體系。
1.城市公共服務服務中心
即大同中心城區,承擔區域服務和整個大同產業園的綜合服務職能。主要包括商務辦公、金融商貿、酒店及商業服務、會議展示、文化娛樂、醫療衛生和居住設施等。
2.組團服務中心
即外圍產業組團的綜合服務中心。包括新榮區、大同縣、塔山園、醫藥園四個組團級綜合服務中心,主要承擔組團的綜合服務職能,主要包括居住、商貿辦公、商業服務、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生活居住、體育等設施。
3.產業服務基站
即產業園區內的配套服務基站,分布在產業園區內部,主要職能為滿足產業工人生活的就近服務,包括居住、商業、體育等功能,滿足工業組團就近服務及生產管理的需要。
(十)、產城交通組織
都市區的產城交通組織一方面加強園區與主城區的聯系,對于城市中心區邊緣的產業園區實現交通無縫對接,對于城市外圍型園區保證至少兩條高等級的通道聯系主城區與產業園區;另一方面加強產業園區與區域的對接,強調園區對外的快速貨運聯系,保證每個園區都有高速公路口,并在園區間規劃快速環線,增強產業園區之間的交通聯系。
(十一)、開發建設時序
在都市區用地條件綜合評價分析的基礎上,對都市區的可建設用地進行盤整。通過上位規劃規模要求、工業用地投放趨勢預測、工業用地效益預測、以及國內同等級別的成熟園區規模借鑒,綜合判斷,至2020年各園區建設用地總規模69平方公里;至2030年各園區建設用地總規模116平方公里;遠景各園區建設用地總規模151平方公里。
四、公示圖紙: